不迷顛倒回環 自然遊戲三昧

長歌藝術傳播社長/吳 放

散仙沉潛藝術探索至今,終於願意開辦一檔個展。這才翻箱倒篋取出一落落畫面豐滿墨色黝黑的圖畫、密密麻麻難辨文字的書法,以及堆積如山鐫刻佛像經文的印石。乍見其超脫形象的作品但覺莫測高深,請他說解一下創作理念,他只拿李澄叟山水訣中兩句回應:「不迷顛倒回環,自然遊戲三昧」,我似乎有些明白,但也並非真明白。

不迷顛倒回環 自然遊戲三昧,2019

稍作查找研究,略知散仙的創作頗受佛道思維影響。「遊戲三昧」是佛教術語,意指修行者達到自在無礙的境界,如維摩詰經言:「佛菩薩游於神通,化人以自娛樂,曰遊戲。」這「遊戲」一詞,確能形容散仙的創作狀態,他隨時寫字、隨處刻印,都能舉重若輕、自得其樂,優哉游哉如玩耍一般。從來未有設定目的,一切不經計畫安排,純任自然,但求自在。

雖曰「自然遊戲三昧」,散仙的作品看似戲作、信手拈來,其實費心費力可想而知。藝術家埋首案頭本如農人耕地,是實實在在一分耕耘、一分收穫,而他從事創作更像信徒修行日課,日復一日,做了又做,近十年間所刻印章,單是佛造像就有兩、三千方,加以邊款上長篇經文、偈語,累積不計其數,其心志之堅、用功之勤,教人驚異嘆服。

散仙藉藝術來修行,透過不停創作促使自我心性提昇。心性是一個謎,人若能識破它,應可參透煩惱、化解苦難。他用刀去雕鑿佛像,用筆去刻畫山水,其實都是在探求如宇宙般廣袤、豐盈、深邃、神祕的心性世界,他把這個探求過程稱為「筆鑿」,用刀筆和毛筆的運動,在石上、紙上開鑿,也向內心挖掘。

對現代藝術家而言,最大未知是人的內心,藝術開發無非就是對人心的開發。如同外科醫師執刀割開肌膚,為了看清隱藏病因,散仙一刀又一刀鑿刻石頭,以便瞭解深層內心。一印又一印的藝術創造行動,也彷彿是一項宏偉浩大的心靈建設工程,使人性向神性、物質性向精神性不斷昇華。他一遍一遍回環往復刻了無數〈心經〉,念念從心起,念念不離心,一面追索藝術的終極,一面發現心境的奧秘。

祈福・安心,2020

曾在約三米高兩米寬的紙上鑿出巨幅〈金剛經〉,用濕筆焦墨點畫,用渴筆淡墨皴擦,一行密接一行,如整片憑空灑落的濛濛雨幕,一絲一絲似有若無、如幻還真,當我視線流連這殘影幻相之中,自然聯想到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」,人生總須歷經虛幻方能認識永恆。消解了書法形貌,彰顯了精神象徵,恰如佛家所講「離相見性」,作品的文字表相已然遠離,讓人看見更高更深的性靈界域。

散仙畫的山、水、樹、石也別有意境,一條一條長幅畫面裡藏著多點透視,非遠非近、無始無終,可以單幅欣賞,也可以任意組合聯屏,延伸為滿牆巨作。他把數十幅展出的畫作一律命名「臥遊」,強調畫上山水就是胸中山水,不需執著於表相,但凡景物一經著相,就迷失了真相。他的圖畫最精彩處,就在於心中沒有分隔,筆下沒有界線,無礙地跨疆越界,成為超越時空、跳脫語境的藝術品。

優秀的創作往往根植於作者內在的修為,真誠的傳遞情感,踏實的提煉技藝,自然融合表現於作品內容與形式上。書法、繪畫、篆刻,本是有法可循,而散仙已不執著於法,自由進出法度,遊走在具象與抽象之間,將萬法歸於一心,向心求索,也隨心表達,可以從容脫離法統、學術的迷魂陣,回歸成一個清明的創作者、本真的自然人。

起初玩味散仙所揭示的「不迷顛倒回環,自然遊戲三昧」,此中深意實難知曉,即能知曉也難明言,言亦難盡其妙。再細想,藝術之妙本就不可言傳,欣賞藝術是作者與觀者之間相悅以解、莫逆於心的活動,又何必明言?若能明言,或恐稱不上是藝術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