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一回眸 ◎ 從書畫看藝術與人生
我們一次次地回望歷史,紙墨間聞香,故事裡想像,看盡風流人物,在一筆一畫裡的勾連牽纏、心懷激盪。
藝術往往比人生更真實,比心靈雞湯更滋補。梅朵老師集結數十年來在教學過程中感動自己的主題,開設此系列課程,從中國書畫特有的「跋印」說起,再藉由三件經典書畫—─《富春山居圖》《快雪時晴帖》《寒食帖》探索藝術與人生的深刻關係;以《寒食帖》做為課程小結,是梅朵老師對東坡的致敬,唯有理解傳統文人,才能深入傳統文化藝術的鑑賞。
梅朵 | 一個不斷接近內在的追求者

◆ 現任 ◆
– 長歌美學講堂首席講師
– 台北故宮資深導覽解說
– 圖騰克文創美學顧問
– 藍海文化力協會講師
梅朵,目前擔任長歌美學講堂首席講師,自稱是一個不斷接近內在的追求者。畢業於師大中文系的她,有著三十年文學講授以及十多年故宮文物導覽的經驗,從文學跨足文物、書畫、生活美學等等,擁有跨學科的開闊視野與嚴謹考證的理性思維,但她從不忘以自己最真誠的本心解讀藝術與人生,進而分享給所有想要一窺堂奧的人。她形容歷史上的文人書畫圈就像一個千年粉絲團,無數前人後人交流、激盪,匯聚成一幅磅礡且立體的藝術生命圖景,她的心願便是鋪墊階梯,讓更多人輕鬆愉快地跨進這個原本門檻頗高的粉絲團。
【 第一場 】
11月6日(週三)19:00-20:45
主題:千年粉絲團— 傳統書畫題跋鈐印
◆ 簡介 ◆
中國傳統書畫上,為數眾多的題跋鈐印,是有別於其他民族繪畫的一大特色。如果看不懂題跋鈐印,就難以進入書畫的欣賞天地。每蓋一方印章,都是一個意見的表達;每題一段文字,都是一次藝術欣賞的見證。題跋與印記伴隨書畫千古,作品比創作者與鑑賞者都長壽,有如一個千年粉絲團,藉由對傳統書畫跋印的認識,我們也加入了這個審核嚴格的粉絲團。
◆ 內容涵蓋 ◆
1.中國書畫跋印源起。
2.跋印特色與角色。
3.名品書畫跋印。
4.有趣跋印分享。
5.穿越千年的粉絲團。

大家總愛奚落乾隆是「印章狂魔」。魏瓔珞對乾隆的吐槽你一定記得,但其實趙孟頫(鵲華秋色〉上40餘個印章,屬於乾隆的是26個。史上蓋印最多的到底是誰呢?(真的不是乾隆)



【第二場】
11月13日(週三)19:00-20:45
主題:「最愛」—你真的愛我嗎?談《富春山居圖》說愛
◆ 簡介 ◆
除了畫作藝術成就,富春山居圖最吸引人的話題,莫過於作品流傳背後的愛恨生死。乾隆六次南巡都帶著《富春山居圖》「子明卷」,一生在此卷上題跋多達55次,使它幾乎「體無完膚」;明朝大畫家沈周曾經收藏《富春山居圖》,後被朋友巧取豪奪,他傷心之餘,憑記憶畫出長達855公分的圖卷;藏家吳問卿在明末戰亂中以生命保護《富春山居圖》,生前沒有在此卷上留下一字一印,死前卻交代此卷要為他火殉……究竟誰最愛這幅畫?且聽梅朵老師細膩剖析。
◆ 內容涵蓋 ◆
1.《富春山居圖》流傳故事。
2.作品及題跋賞析。
3.乾隆是否知道「子明卷」是假畫?
4.誰最愛這幅作品?



2011年6月2日,分離360年後,海峽兩岸的兩幅《富春山居圖》終於在臺北故宮團聚60日,展覽期間吸引超過70萬人排隊參觀。


明朝大畫家沈周曾經收藏《富春山居圖》,後被朋友巧取豪奪干沒,他傷心之餘,憑記憶畫出長達855公分的《富春山居圖》卷。1996年6月30日,北京翰海拍賣公司的春季拍賣會上,以人民幣880萬元拍賣成交。背後又是一段曲折故事…
【第三場】
11月20日(週三)19:00-20:45
主題:真假-從《快雪時晴帖》談藝術與人生中的真假
◆ 簡介 ◆
2002年台北故宮曾舉辦網路票選「最受歡迎的十件文物」,觀眾版和院內專家版唯一的交集是王羲之的《快雪時晴帖》。但你知道傳世已無王羲之的真跡嗎?不是真跡就沒有價值嗎?而號稱「五百年來一大千」的張大千更是國際間著名的偽畫大師;如何辨別真假?真假優劣與道德的邊界在哪裡?《紅樓夢》有云:「假做真時真亦假」,如何看待人生中如許多的真真假假?讓我們從藝術說起。
◆ 內容涵蓋 ◆
1.《快雪時晴帖》欣賞
2.為什麼會有偽作?
3.如何辨別真偽?
4.如何看待真假?



【第四場】
11月27日(週三)19:00-20:45
主題:穿越-從《寒食帖》談穿越時空的影響力
◆ 簡介 ◆
蘇東坡可說是文化史上粉絲團人數最龐大的文人,《寒食帖》是三大行書之一,也是東坡最重要的作品。林語堂說:「我們只能完全瞭解我們真正喜愛的人。我認為我完全知道蘇東坡,因為我瞭解他,我瞭解他是因為我喜愛他。」梅朵老師是「超級蘇粉」,因為喜愛,所以了解。多少帝王將相已隨浪花淘盡,蘇東坡的影響力卻穿越至今。透過《寒食帖》,讓我們深入東坡的內心世界,也見證不只是曠達的千古風流。
◆ 內容涵蓋 ◆
1.寒食帖書法欣賞
2.寒食帖文學解析
3.寒食帖在東坡生命中扮演的腳色
4.深入東坡內心,了解東坡的千古風流



◎ 講座地點:益品書屋
延伸閱讀

相關報導
歡迎加入千年粉絲團
梅朵從文人的生命情境談書畫鑑賞